我常聽到朋友說: 要不是看到孩子身形的在變化,自己的年歲其實也正隨著歲月的轉軸慢慢的流失著. 正因為這樣,偶而,做為父母的人就會驚覺原來孩子已經"變了".變得讓自己感到不知所措,變得有些生疏了,也變得"掌控"不住了. 不知所措的是他們的情緒來去自如,不知要如何的應對,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也很多時候不知要如何的給予答案, 生疏的是關係不像小時後那樣可以隨你左擁右抱的,更別說在臉頰上來個飛吻了. 連打個招呼似乎都變成了ㄧ種奢侈品.雖說不一定要完全的掌控,但至少,也還會聽著你把話講完,然後答應你做好他該做的.可是,現在連聽你講幾句話都顯得不耐煩了.

在最近的一個聚會中,有機會聽到了ㄧ位父親的分享. 因著他在療養院的探訪,使得他能再當中接觸到較多的病人及老人. 或許在這當中有些投射的作用,讓他想到了他以後也可能如他們ㄧ般,被放在療養院中,期盼著有那ㄧ個兒女會來探望他. 或許也想到了家中的那個孩子,再沒幾年就要成年了,也就代表著孩子和他相處的日子似乎所剩無幾,講到這裡的時候,忍不住的悲從心中來. 在分享的過程中,幾次的停頓,可以感覺到他強忍著眼中的淚,但還是淚如雨的下,當時的我,被他的淚給震驚了,但我想我真正的驚訝是他那份看不見的愛在他的心中深藏著. 雖然我有部分不是很懂他所表達的,但我後來的感受是他那份對孩子的愛及不捨.

就像我在前面所分享的,孩子隨著時間的轉輪不但身形被拉長了,個性也在轉輪中被磨,被塑造成ㄧ個"自我". 而這個自我卻是父母親所陌生的. 那位父親給我的感覺是他對他的孩子有許多深藏的愛,多到ㄧ個地步不知道要如何的給,也或許給了卻被回絕了. 所以在這份愛當中還有挫折感吧? 另外讓我想到在其中他正在經歷所謂的[預期性悲傷],也就是他開始在為即將{長大}的孩子而難過. 他不是難過他長大,乃是悲傷著他即將要{失去}他了. 這裡所指的是在不久的將來,孩子會有自己的生活,父親教養的角色也即將失去. 這當中有多從的錯綜複雜的情緒. 後來在他分享之後,我特別問了他是那ㄧ個點(部分)使他如此的難過? 他沒有講得很清楚,可能他也需要時間去探索自己的感情,不管是對於自己或對於孩子的部分都需要.我只是希望藉著這ㄧ個問號來稍微的讓他去思考一下那個部分.

我覺得這個[預期性悲傷]是神給予我們每一個人的禮物,他有可能在預知要失去某樣東西或甚至某個人之前,可以事先做些準備,不管在心理上或在實質的生活中. 相關研究發現有五件事情可以在這樣的時機裡去表達:

  • Will you please forgive me? (你可以原諒我嗎?)
  • I forgive you. (我原諒你)
  • Thank you. (謝謝你)
  • I love you. (我愛你)
  • Goodbye(道別)

讓我們在生活中好好的利用這份禮物,來面對即將要來的"失落",趁還有機會,讓我們的愛不是看不見的,更是能在語言上及行為上有所見吧!

 

arrow
arrow

    因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