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我們都在經歷不同的失落,就在此時此刻我在寫文章的當刻也處在失落中
是不是我可以這樣的說: 要知道活得愉快,就要知道如何的面對日常中的失落?!
那你我又是如何的面對自己的失落感呢?
"你就睡一覺嘛.醒來就沒事了" "你就去shopping嘛,這樣你得心情就會好囉"
"學我啊!就給它好好的哭一場,別去想它....諸如此類的建言不勝枚舉
但是,就真的是這樣嗎? 我想有許多人都為其深深的困擾著
在這兩天我常常在facebook看到教會裡的一些姊妹因失去一位至友而感到失落及難過
尤其是有人提到了在面對自己孩子要如何解釋更是感到困惑
有鑑於此,昨晚神似乎提醒我可以將自己所知道的給予需要的人一些幫助
首先我想要提醒的是: 我們自己如何看待死亡?
它是恐懼的嗎? 它是負面的事情嗎? 今天如果請你給予死亡一個顏色,請問你會給予它什麼顏色呢?
孩子通常都是從我們對事情反應來反映的.所以,今天如果你我對死亡的反應是負面的,是害怕的,
那他們從我們的身上學習到的也是害怕及負面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釐清死亡這件事情是中性的,不是負面的!
第二, 我們面對死亡的態度(逃避的或是能直接的去面對)?
我能夠坦然的與我們的孩子討論死亡嗎?如果我是躲躲藏藏的,那孩子就會學習到談論死亡是個禁忌
如果我自己可以坦然的面對,那我們的孩子就會學習到死亡是件可以公開討論的事情,無須躲避
一個健康正確的態度讓我們在與孩子討論的時就,有正面的影響,他們能夠坦然的將情緒表現出來
然後,第三 我們要如何的與孩子討論呢?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那位阿姨或叔叔累了,所以,到天國休息了.或者說他睡著了,又或者說他到遙遠的地方
其實這些回答都我們小時候學的,所以也就很順理成章的這樣告訴我們的孩子,所以,
*避免使用隱喻的詞彙(因為這些回答有可能讓孩子害怕睡覺,怕也會一覺不醒,或者認為天堂是個讓人分離的地方)
*通常我會利用枯落的葉子做為比喻來告訴孩童葉子有青翠強壯的美麗時候,但有一天,它會凋落
歸入塵土. 然後接著說人有生老病死,最後也是歸入塵土的!
*使用真實簡單的字彙來告訴孩子: 叔叔或阿姨因為生病的關係已經死亡了
*開放的態度及鼓勵他們問問題(當然要承認有些事情我們是沒有答案的)
*邀請孩子分享他們對Loss(失落)的感受: 生氣,害怕,不知所措,不確定感(uncertainty), 傷心難過,
guilty(愧疚),regreat(遺憾)
*教導他們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有如高興的情緒一樣!
*瞭解即使失去了寶貴的人/事/物,他們還是可以擁有特殊 的懷念,也可以一輩子保留懷念在心裡
*甚至於你可以問他是否有什麼話想告訴對方的,利用繪畫或寫信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與對方"道別"
>>>>>>>>>其實這是一門難學的功課,我們需要用盡一生來學習的! 希望我這一點的文字對你們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