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媽媽,你為什麼要領養我?"
媽媽: 因為我和爸爸想要有一個孩子.
孩子: 所以我以前住在孤兒院?
媽媽: 對! 我和爸爸是在孤兒院去帶你回來的.
孩子: 那在孤兒院你看到很多的孤兒嗎?
媽媽: 對! 有很多跟你一樣都在孤兒院裡面!
孩子: 你喜歡我嗎?
媽媽: 我不喜歡你. 我愛你!!
孩子: 你不喜歡我? 那....(轉移了話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一段母女的對話, 沒有隱藏,沒有躲避,也沒有欺瞞
媽媽就是這樣的順理成章去完成孩子的好奇心
就因為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或許這只是一瞬間的好奇
也或許是孩子想確切的知道是否媽媽真的愛她,即使她不是她所親生的,
我想在這樣的短短的幾句話,或許我看到了孩子的些許害怕
他用一種很自然,不偽裝的問句來尋求自己想要的安全感答案
當他得到了他所要的安全感,他會覺得安心,也不再擔心害怕.
如果此時,媽媽快速的打斷了孩子這份好奇心
我想這樣的問題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畢竟孩子需要那份安全感
那份不安定的害怕會一直的停留在心上
或許有很多人不贊成如此的直接,如此清楚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
如果此時媽媽選擇了躲避,我們在這裡又看到了另外一種害怕,
害怕孩子知道之後,就會轉身離去,去尋找自己真正的原生家庭
即使不會離去,也會開始有距離.
在生活中似乎總是有懼怕要控制著我們,
但是,很多時候若是迎向那可惡的懼怕怪獸,
給牠迎頭一擊,牠會落荒而逃的,
相反的,若是讓牠停留在我們的心底,
就會跟著我們一輩子,過著膽戰心驚的生活.
當我們的生活越透明化,那怪獸就無法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任何痕跡
也無法在我們的周遭有任何的影響力!